詳解英特爾的自動駕駛“阿西莫夫三定律”
不知從何時 ,人們把拷問了無數人良心的“電車難題”交給了無人駕駛汽車 。於是乎在各種行業論壇和發布會上 ,摩天娛樂都能看到不少人麵對企業和專家提出了特殊情景下“該撞誰”的問題 。
從表麵上看 ,這似乎是廣大人民群眾在“杞人憂天” ,但其背後深層次原因卻不容忽視 :一方麵 ,普遍認同自動駕駛技術的價值和其終將替代人類司機的發展趨勢 。但另一方麵 ,由於信息不對稱問題的廣泛存在 ,大家對新技術基本不了解 ,更談不上信任 。
而作為社會交通的廣泛參與者 ,自動駕駛汽車一定 ,也是必須要獲得人們的信任 。因此 ,這項新技術在決策和執行環節的相對透明化 ,也必須提上日程 。實際上 ,很多企業正在這方麵進行努力和探索 。
日前 ,億歐汽車對英特爾無人駕駛解決方案資深首席工程師 、首席係統架構師 ,Jack Weast進行了采訪交流 。在長達一個小時的對話中 ,他為包括億歐汽車在內的多家媒體闡述的英特爾旗下的自動駕駛技術公司mobilesye,在日前推出的責任敏感安全模型——RSS(Responsibility Sensitive Safety) ,以及該模型的運行模式 。在交流中 ,Jack Weast將RSS定義為給自動駕駛汽車的“阿西莫夫三定律” 。在可預見的未來 ,類似這樣的安全模型將在自動駕駛汽車的研發與推廣中扮演重要作用 。
“電車難題”本身不應該提給自動駕駛汽車
在詳細闡述RSS之前 ,讓摩天娛樂先說回到“電車難題” 。這一倫理學問題是由哲學家菲利帕·福特(Philippa Foot)於1967年發表的《墮胎問題和教條雙重影響》論文中提出來的 ,起初用於功利主義 。後者提出的觀點是 ,大部分道德決策都是根據“為最多的人提供最大的利益”的原則做出的 ,即“人的生命價值 ,無法簡單用數量來衡量” 。也就是說 ,這個問題從始至終 ,就建立在假設的基礎上 。實際上 ,除非鐵軌上的人下定決心要自殺 ,否則不會有人看到電車駛來而不躲避 。